中新網(wǎng)上海2月26日電(李姝徵 翟珺)一方遠在日本,一方身處上海,相隔千里也能“握手”言和。記者26日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二中院)獲悉,近日該院運用在線庭審系統(tǒng)成功促成一起涉外商事糾紛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
這是一起國際貨運代理合同糾紛上訴案,原定于春節(jié)后開庭審理,但疫情來勢洶洶,出于防疫需要以及當事人的申請,上海二中院決定延期審理此案。
雖然開庭時間延后了,但法官的工作并沒有暫停。由于本案糾紛時間跨度大,且系爭款項涉及美元、歐元等多種貨幣,案情較為復雜。承辦法官邵法官仔細閱看卷宗,并反復與各方進行溝通交流,使雙方對系爭款項的本金金額基本達成共識,剩余矛盾焦點集中于利息損失、匯率的計算標準及方式。為妥善解決糾紛,邵法官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行等相關部門了解外匯存款利率的政策及文件規(guī)定,并依此引導雙方縮小認識差距。
此時,當事人也表達了迫切希望進行庭審解決糾紛的愿望,但又苦惱于受疫情影響短期難以回滬。邵法官隨即向當事人介紹了在線庭審這一方式。
“網(wǎng)上開庭?我可能不太會操作?!碑斒氯擞行摹榇?,邵法官不僅通過電話向雙方詳細說明在線庭審軟件的使用方式,還從線上提供了實用操作指南給當事人,徹底消除了雙方的為難情緒。
上海二中院也立即開始組織設備調試和線路測試,以確??鐕诰€庭審能順暢進行。庭審當天,1個多小時“線上”審理順利,最終雙方當事人在法庭的主持下成功達成調解合意。
“商事糾紛中,在法院主持下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并由雙方當事人在最終形成的調解協(xié)議上簽字,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但如此操作,當事人還是需要來法院簽署協(xié)議,既不符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當事人高效維權的要求。”邵法官說。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向雙方當事人充分進行告知后,利用在線庭審系統(tǒng)內的筆錄電子簽名功能,法庭當場在庭審筆錄中制作了調解協(xié)議,并通過系統(tǒng)完成遠程電子簽名,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調解協(xié)議即刻生效。
“不用回國就解決了問題,真的很方便?!蓖徑Y束后,當事人由衷為這場在線調解點贊。(完)